找到相关内容10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路上的善知识

    学佛路上的善知识  一.前言   “佛法难闻,中土难生,人身难得,善知识难遇。”要想学佛,其实是很因难的。个人学佛多年,除了感慨“隔阴之迷”使人忘失自己面目,也感慨可以帮助找回自己的善知识毕竟不多。个人也常碰到初学佛者最大的问题,便是“谁是我的善知识?”有些高僧、大德、法师、上师常是初学佛者谈论的对象,从修行法门,奇迹感应法力神通,言行举止,门下徒众,法脉传承,皆是做为“善知识的参考指标”,深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749874.html
  • 从佛门的戒律说起

    生死,隔阴之迷等因缘所至,心识分别所缘,故才有六道轮回之苦。而这一切苦在佛菩萨等眼里是不存在分别的,故圣人受诸苦不觉得为苦。   我们再从俗谛角度而论,人身为道器,人身难得,相对畜牲饿鬼等类而言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4550826.html
  • 试论杨文会佛教净土观的内容及其特征(一)

    无心,应现无方,自他不二,现娑婆而颠倒轮回,汩没于四生六道之中;现极乐而清凉自在,解脱于三贤十圣之表。彼修唯心净土者,直须证法性身,方能住法性土,非入正定聚、登初住位不可。其或未然,仍不免隔阴之迷,...

    杨彪、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167846.html
  • 梅花扑鼻香

    因为:恶业是生命虚幻的假相,虽有生死轮回的假相,但真实的我是如如不动的。只管心胸不惧生死,隔阴之迷抵挡不住参禅的智慧。  11.参禅要有决志之心,不可一曝十寒或朝三暮四。不顾身分得失,不怕危险,只以...

    释证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5769689.html
  • 杨文会净土思想的近代特征

    道之中;现极乐而清凉自在,解脱于三贤十圣之表。彼修唯心净土者,直须证法性身,方能住法性土,非入正定聚、登初住位不可。其或未然,仍不免隔阴之迷,随业轮转耳。”“境”即“西方弥陀”,指往生之地;“心”即“...

    刘成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2179207.html
  • 妙泽居士著:佛学的真实面目(2)

    智慧与觉悟,因为隔阴之迷,我只知道我们这种形态的地球生命是怎么一回事,同时还知道,我因为无明所造诸业,一直在轮回受报,生生世世,我已在不同业力所对应的空间呆过无数的轮回,但蒙佛菩萨传法的恩泽,几生几劫...空间实在是多如牛毛。  许多人恐惧死亡,执著于肉身之得失,以佛学的生命观来观照,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恐惧的。因为死亡只是一个环节,肉身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(因为无智慧,加上因五蕴的肉身遮蔽,才会有隔阴之迷)...

    妙泽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744295.html
  • 当代台湾佛教“出世”性格的分析

    ,以为我人有“隔阴之迷”,亦即今生若不成就净业、了脱生死,那么,由于必须经历六道轮回之“阴”,必定忘却前世所修之道行,以致仍然“迷”或真理,而不得超脱。因此,尽速念佛自了,成了这些行者的最大心愿,相对...往生 净土(注43)。 可见由于“隔阴之迷”──印光所谓“胎阴”的恐惧,净土行者宁可先求自己往生,而救度众生的菩萨事业,要待解脱之后再说。底下一文所显示的,宁可保全死后之肉体以求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5151618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临终关怀”的看法

    也可以移植;肾脏坏了,还可以再换一个。所以,生死就是好好坏坏,生生死死。过去一位禅师看到人家喜获麟儿时说:“你们家多一个死人。”这不是在触他的霉头,而是在陈述生命的实相。  生死只是有一个“隔阴之迷”...隔阴之迷”,换了一个身体就不知道前生后世,因此自古以来对生死茫然无知,成为天下最难解决的问题。  谈到生死,经典里将死亡分成四大种类:寿尽而死、福尽而死、意外而死、自如而死。  “寿尽而死”就是自然死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062510.html
  • 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

    ,不思马鸣龙树愿觐弥陀,无著天亲誓见弥勒,其为何根何愚哉!妄讥贤圣,轻谤经律,罪将谁代。虽云顿悟,习惑未除,一入他腹,隔阴之昏难免。   弘赞律师针对禅宗后世“以识心影子,为见性悟道,...

    王月清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2466407.html
  •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疑

    于真实与永恒的空相中,是否会感到寂寞?若说那是常乐我净,是乐在无挂碍吗?若缘起不息,迷于隔阴,又未遇良师,岂不容易沉沦?   答:你不了解修行,缘起用在这个地方并不恰当,缘起就是万事、万有形成的条件,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安祥禅|耕耘|般若|心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9303318064.html